2007年5月19日星期六

从天涯的一个帖子谈中国当代知识青年的局限性

最近几天偶尔看了天涯杂谈的一篇帖子——《日本NHK记录片——激流中国--富人与农民工》。
帖子有两页回帖,我粗粗统计了第一页的回帖,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
A.正面评价/震撼 50-60%
B.麻木/看热闹/看破一切 15%
C.骂街/人身攻击 15%
D.估计没看过,粪青/强辩 15%
E.愿意行动,改变现状 5%

帖子是在讨论NHK的记录片——《激流中国,富人和农民工》。我相信能够从网上下来这部片子并且看完的人,应该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,可以算是中国年青一代的知识青年。一半以上的回帖能够正面的评价这部记录片,并且有强烈的震撼感,而不在意这部片子是由日本人拍摄的,这说明理性的回归,大家承认这部片子的真实性和拍摄的角度。但是从大家的讨论帖子来看,这一代知识青年有很大的局限性:

首先:富人的原罪问题。大家一直揪住富人的原罪不放,冷静些的是讽刺富人的言行,不屑于他们的小人得志嘴脸,冲动些的就提出要打土豪分田地了。夫子以为原罪的问题是个历史问题,也是个体制问题,如果要清算的一清二楚,那么只有从解放第一年算起了,因为从那时起中国已经实行城乡双轨制了,农民已经开始收到剥削了,清算的权力只有农民有,即使是城市的下岗工人当年也是既得利益者,只不过现在成了牺牲品。
所以说原罪肯定有,怎样对付富人的原罪问题,就是第二点要谈到的。

其次:官商勾结不是本朝的问题,古今中外一直都有。但是九十年代之后最明显的与中国历朝不同的是——政府、商人、“知识分子”坐上了一条船,所有的媒体、舆论甚至大学里的知识分子都在为富人、为富人制度鼓与呼。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之,自古以来,朝廷是朝廷、商人是商人,知识分子是什么,是清流、是史官、是谏官,真正的知识分子和商人是老死不相往来的。为什么会这样?
1.感谢毛主席,经过了反右、文革几十年磨难的知识分子群,能活到改革开放剩下的要么就是不说假话或者不说话的如钱钟书、季羡林几位;要么就是虽然政治失意,但是曾经辉煌的如郭沫若、周扬之流;当然还有曾经辉煌、一直辉煌的人之翘楚如余大师。
2.感谢邓爷爷,先是干掉西单墙,再是。。。。不说也罢,世人皆知。把国内仅有的一些不同声音统统赶到美利坚合众国去也,小小环球几个苍蝇嗡嗡叫而已。
3.感谢江主席,大大提高了“知识分子”待遇,让那些象牙塔中的“知识分子”都变成了知识富人,认真实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真理。
那么“知识分子”与官商结合自然是顺理成章,水到渠成了。君不见,李富人的生日宴会上至少可以看到两位大“知识分子”,一位是曾经的大导演谢导,一位是目前炙手可热的主流经济学家(名字就不说了,反正应该不姓厉就姓萧,不姓吴,姓吴的我分的出)
所以说,当代的知识青年(还没有成为“知识分子”)能对于富人的原罪可以做两件事,一是看清原罪,不上船;二是帮助富人认清他的原罪,从舆论上迫使他回馈社会。我想这两件事做好了,社会多少也会和谐一些。至于“打土豪,分田地”的事是不要想了,人家基本上都有绿卡,国外又有户头,不象以前地主唯一的财产就是土地,跑也跑不了。中国真要乱了,第一个跑的就是他们,隔岸观火,到时各位还要请他回来建设祖国。

最后一个问题,当代知识青年不缺少良知,最缺少的是致良知——知行合一。
下面是从百度找到的解释:
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。语出《孟子·尽心上》 :“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,其良能也 , 所不虑而知者 ,其良知也。”《大学》有“致知在格物”语。王守仁认为,“致知”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。这里所说的“良知”,既是道德意识,也指最高本体。他认为,良知人人具有,个个自足,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。“致良知”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。“致良知”也就是知行合一。“良知”是“知是知非”的“知”,“致”是在事上磨炼,见诸客观实际。“致良知”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,知行合一。
“良知是虚的,功夫是实的。知行合一,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、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。良知前冠一“致”字,恰如其分、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要害。这个“一了百了”的功夫又正是活一天有一天新问题的需日新日日新的功夫。
把握住良知这个根本,然后加以所向无敌的推导,便是他(王阳明)教学生的简易直接的方法。如有人用“知之匪艰,行之惟艰”这句圣训来怀疑知行合一的命题,阳明说,“良知自知,原是容易的。只是不能致那良知,便是‘知之匪艰,行之惟艰’。”还是看你心诚志坚否--人是可以成圣的,就看想不想成了。要真想成就很斗私心一闪念,时时刻刻致良知,用阳明的话说叫“随物而格”。”

与各位共勉之。

立此存照,5月20日,此帖在天涯已经被“和谐”掉了。